东台寺的私塾,一年差不多二两银,再就是出门见人的衣裳、书箱、吃食等,而买书……这就没数了,再就是去参加科考,秀才尚在江陵,找廪生做保花银子,其余的也看自己。至于再往上,你考了秀才,再想往上就容易了。”
&esp;&esp;“初始读书阶段,一年大约五到十两银子也能过。”
&esp;&esp;若是五两,那就是一件衣裳晚上洗了早上穿,笔墨纸砚都买最便宜的,有的苦头吃。
&esp;&esp;见那小孩侧耳倾听,她笑了笑,又接着道。
&esp;&esp;“在我们建朝初期,有一位宋太史公,他有文章就讲得是读书的事。”
&esp;&esp;“余幼时即嗜学。家贫,无从致书以观,每假借于藏书之家,手自笔录,计日以还。天大寒,砚冰坚,手指不可屈伸,弗之怠。录毕,走送之,不敢稍逾约。”
&esp;&esp;她高中读到宋濂的《送东阳马生序》,就觉得不可思议,浙江怎么会天大寒,砚冰坚,还想着不愧是文化人,文笔修饰就是好。
&esp;&esp;现在中秋刚过,被冷风扑一脸,勤勤恳恳跟小松鼠一样准备冬藏。
&esp;&esp;已经可以想象到传说中的‘穷冬烈风,大雪深数尺,足肤皲裂而不知。’
&esp;&esp;她又解释一番这段话的意思,反正穷苦有穷苦的读书法。
&esp;&esp;小寡妇满脸惆怅地道了谢。
&esp;&esp;等两人走远了些,李春容就小声嘀咕:“乖乖,你那一长串啥叽里咕噜听得我耳朵发晕,你读了书,现在越来越厉害了。”
&esp;&esp;赵云惜腼腆一笑:“还是相公学问最深,最厉害,我也是想要靠近他一点点,才想着去读书的。”
&esp;&esp;李春容提着豆腐,听着身边的软语温声,白圭牵着甜甜的手,晃晃悠悠地在她们前面走,刚离家门近一点,福米就汪汪汪地冲上来。
&esp;&esp;那尾巴摇得跟风火轮一样。
&esp;&esp;赵云惜拍拍它脑袋,一起往室内走去,鼻子湿漉漉,眼睛亮亮的小狗很难不喜欢。
&esp;&esp;“先下水淖一下,再摆到箩筐里,让它自己长毛就行。”李春容交代。
&esp;&esp;赵云惜不会做,就听话地在一旁烧火,看着婆母忙前忙后觉得很有意思。
&esp;&esp;“冬日天冷,什么吃的都没有,能有一口腐乳就粥,都能吃一顿了。”
&esp;&esp;李春容絮絮说着。
&esp;&esp;两人聊着天,说着话,很快就把豆腐弄好了。
&esp;&esp;“我们炸了萝卜缨、菘菜,做了腐乳,买了时令干菜,地里的菘菜、萝卜又种上了,让我想想还缺点什么。”
&esp;&esp;李春容在脑海中巡视自己的仓库,以求没有遗漏。
&esp;&esp;赵云惜觑着她的神色,过了会儿才道:“不做腌肉吗?”毕竟下雪封路,那可真是没东西吃。
&esp;&esp;“那得再冷点,去你娘家买点好肉,到时候也有大车来卖鱼,再做腌肉腌鱼。”
&esp;&esp;李春容笑眯眯道:“你还是更爱吃肉些。”
&esp;&esp;“再做点腌菜,把辣菜多种点,迎冷的时候,正好能腌。”
&esp;&esp;两人没事就絮絮叨叨地准备冬菜。
&esp;&esp;这和现代的感觉完全不一样,他们那时候就不爱屯菜,想吃现买,也挺好的。
&esp;&esp;“明天去江陵再买个汤婆子和脚笼,到时候抱着也舒服很多,再多买点炭,到时候你们不受冻。”
&esp;&esp;李春容想着,别的应该就不用了。
&esp;&esp;米、面、菜、肉、衣、住都折腾好了,再等等就行。
&esp;&esp;赵云惜笑了笑,心想幸好她当时果断选择摆摊,要不然就惨了,毕竟看婆母如临大敌的样子,就知道冬天真的很难熬。
&esp;&esp;两人立在门口,看着隔壁的大院子,赵云惜心里爽到不行:“一眼一个样,这么快就建这么高。”
&esp;&esp;“快上瓦了。”李春容也忍不住笑。
&esp;&esp;一看快盖好了,四人就忍不住天天看,看着看着,要上梁了。
&esp;&esp;而此时,张镇、张文明也休沐回家。
&esp;&esp;“我给你们买了鞭炮、糖果,你们再抓些铜钱,等明天上梁的时候用。”张鉞交代一声,就和沈况吃酒去了,经过这些时日的相处,两人就成了忘年交。
&esp;&esp;张镇看着他走,带着几人去看房子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