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破碎只是早晚的事情。
&esp;&esp;朱标的新内阁构成,表面看是六个文官加一个武将,文官集团依然占据绝对优势。
&esp;&esp;但在儒家来看,完全就不是这么回事儿。
&esp;&esp;独属于儒家的蛋糕,被别人狠狠的切走了一大块。
&esp;&esp;更让他们难受的是,完全找不到反对的理由。
&esp;&esp;为何?
&esp;&esp;因为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,并不是政府机关。
&esp;&esp;皇帝有权力按照自己的喜好挑选秘书。
&esp;&esp;况且,秘书平时的工作就是给皇帝提供咨询,自然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。
&esp;&esp;所以,尽管心不甘情不愿,他们也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。
&esp;&esp;心里有多憋屈,可想而知。
&esp;&esp;陈景恪赞叹的道:“高,殿下真是高啊。我要是文官,我要憋死了。”
&esp;&esp;朱雄英嗤笑道:“别拍马屁了,他又听不到。再说这不是咱们商量好的事情吗,有什么高明的?”
&esp;&esp;陈景恪说道:“你就没想想,殿下为何先改组内阁,而不是先给内阁票拟之权?”
&esp;&esp;朱雄英又不蠢,马上就想到了其中的关系,于是点点头说道:
&esp;&esp;“虽然不算多高明,但……算了,就算他高明吧。”
&esp;&esp;还是那句话,没有票拟之权的内阁,就是单纯的皇帝秘书。
&esp;&esp;虽然很重要,但远没有重要到让文官集团,豁出命和皇帝对着干的程度。
&esp;&esp;所以朱标调整内阁成员构成,文官集团纵使有意见,也不会真的说什么。
&esp;&esp;有了票拟权的内阁,那就是议政机构。
&esp;&esp;文官集团就是拼死也要维护自己的利益,绝对不可能如此轻易就同意调整成员的。
&esp;&esp;朱标的这一招很简单,很多聪明人都能想到,但是真的好用。
&esp;&esp;关键是他做的轻描淡写,如果不是知道他的真实打算,根本就猜不到背后还有这么深的算计。
&esp;&esp;事情到了这一步,朱标依然没有给内阁票拟权,而是先公布了内阁新制度。
&esp;&esp;更高明的是,他没有全部公布,而是只公布了一部分。
&esp;&esp;公布出来的规定包括,内阁学士永为五品,不得兼任等等。
&esp;&esp;至于驳斥权之类的,则是提都没有提。
&esp;&esp;看到新公布的规则,群臣都有些茫然了。
&esp;&esp;一个秘书机构,有必要搞这么多条条框框吗?
&esp;&esp;不过考虑到朱元璋废丞相之举,大家都以为这是朱标防范内阁坐大采取的措施,于是也就没有多想。
&esp;&esp;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,他们确实猜对了,这就是防范内阁坐大采取的措施。
&esp;&esp;只不过,防范的方向和他们想的完全不一样。
&esp;&esp;再之后,朱标就停止了对内阁的折腾,让群臣以为到此为止了。
&esp;&esp;朱雄英有些不解,为什么不继续改革了?
&esp;&esp;我还等着看热闹呢,你咋就停下了?
&esp;&esp;他就找到朱标,将自己的疑问问了出来。
&esp;&esp;朱标没有直接解释,而是笑了笑说道:“欲速则不达。”
&esp;&esp;朱雄英先是不解,等想明白其中的道理,就对陈景恪说道:
&esp;&esp;“我爹真是老狐狸啊。”
&esp;&esp;知道全部布局的陈景恪,也不得不再次感叹朱标的沉稳。
&esp;&esp;群臣又不是傻子,此时给内阁票拟权,他们马上就能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儿。
&esp;&esp;察觉到自己上当的文管集团,不管是为了自己的面子,还是为了自己的权力,都会反抗的。
&esp;&esp;到时候朝堂会乱,朱标和新内阁会被架在火上烤。
&esp;&esp;现在先缓一缓,过上几个月,等大家习惯了新内阁,再给他们票拟权。
&esp;&esp;就算文官反应过来,也已经晚了。
&esp;&esp;这就是朱标,做事谋而后动,徐徐而行。
精彩书屋